另外苏木林木分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,预示着该树种在林木遗传改良方面潜力巨大。 而且对苏木生态群落结构、生物多样性及木材材性的研究也仅限于木材纤维指标的测定,这直接导致当前社会对该树种认识程度的不足。 6结语 苏木适应性强,具有耐旱、耐瘠薄、改良土地肥力等特性,在发展林下经济、石漠化改制等方面具有很大利用价值。并且,苏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制造染料价值。而目前国内苏木的育苗、营造林技术已趋于成熟,但在良种选育方面尚未展开系统的研究,因此,今后应加强对苏木良种选育、子代测定、优良无性系培育及木材材性改善等方面的研究,充分挖掘这一珍贵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潜力,为改变当前广西等地造林树种单一的局面、加快退耕还林项目、林下经济的经济效能奠定良好的基础。 参考文献: [1]吴征镒,洪德元.中国植物志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 2007. [2]郑万钧.中国树木志[M].北京:中国林业出版社,1983:497. [3]周亚滨,李天发,关振中.苏木对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[J].中医药学报,2000(1). [4]任连生,汤莹,张赟.几种常用中药抗癌研究概述[J].肿瘤研究与临床,1996,8(2):123~124. [5]佚名.几种热带苏木科观赏植物的引种观察[J].江苏农业科学,2009(5):193~195. [6]任连生,徐建国,马俊英.苏木抗癌作用的研究[J].中国中药杂志,1990,15(5):50~51. [7]樊良卿,杨锋,胡利平.20味活血化淤药对免疫活性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[J].浙江中医杂志,1992(3):123~125 . [8]尹国平.广西珍贵树种名录(连载)[J].广西林业,2011(6):44~45. [9]郝海坤,莫雅芳,李文付.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苏木种子萌发的影响[J].种子,2013,32(2):27~31. [10]余正国,罗建华.格木育苗技术研究[J] ,广东林业科技,2007,23(5)95~97. [11]卢声.固色和铁媒染对苏木染色丝织物颜色稳定性的影响[J].纺织学报,2013,34(10):96~100. [12]李文付.石山地区苏木的栽培[J] ,林业实用技术,2011(12):20~21. [13]陆海燕,张建平.良江雏凤的华丽蜕变[J].广西林业,2011(3):30~31. [14]张佰顺.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技术[M].北京:中国林业出版社,2008. [15]程立岩.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封沙育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[J].中国科技博览,2011(16):2~3. |